本文共 760 字,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2 分钟。
本节书摘来异步社区《沟通的技术——让交流、会议与演讲更有效》一书中的第2章,第2.1节,作者: 【美】Russ Unger , Brad Nunnally , Dan Willis 译者: 蔡頠 , 吴嵩 , 邹红 责编: 赵轩,更多章节内容可以访问云栖社区“异步社区”公众号查看。
我们鼓励孩子们的好奇心,并想方设法经受住随之而来的接二连三的问题。但是当孩子慢慢长大后,这些问题开始让我们恼怒。因此,很多成年人习惯于压抑住询问为什么的愿望。对火箭专家或合成生物学家来说,提出一连串的问题或许能被世人所接受,然而在日常对话中,这种行为常有粗鲁冒犯之意,并自感羞耻。
实际上,成人世界和孩童时代提出的“为什么”都基于同一个原因。这是好奇心表达的方式之一,并促进人与人、社会和自然之间更加深刻的理解。它能迅速而又毫不费力地剪断让很多人生活和工作陷于困境的干扰物或官僚主义思想。
知道何时询问“为什么”以及如何引导问题走向是关键的建导技术。有经验的建导师能够暂时搁置因违反礼节带来的恐惧,重新点燃好奇心,像孩童一样询问简单但又答案丰富的问题。
在会谈中询问合适的人为什么,可以释放整个团队的能力来探究主题中的核心问题。这样能够将会议转化成一次学习的机会:在这里,任何问题都可以被解构成各种元素,而后根据所有参与者的分享重新建构成通用模式。
同时,建导师能够引导参与者调节自己的团队保持良好动态的发展模式。其中有些主题在讨论中若未受限制或制止,将弊大于利。允许参与者来决定他们自身价值观和兴趣水平这一举动使得那些备受争议招致麻烦的主题毫无容身之所,并以此维持整个会谈的连贯性和流畅性。
缺乏经验的建导师经常在开始阶段过度使用“为什么”这个问题。要谨记,只有当必要且服务于精心策划的目的时,才能使用这个问题。
转载地址:http://oeuhl.baihongyu.com/